人妻无码av中文系列久久,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EN
俯沖沉積物是抑制板片-島弧碳循環的“過濾器”
2024-11-24 00:52:08

    地質歷史上的碳循環在控制地球氣候和維持地球宜居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物質循環系統,俯沖帶調節著地球內部與地球表層之間的碳交換,對全球長期的碳循環起著重要控制作用。板塊俯沖通過沉積物、蝕變洋殼和蛇紋石化橄欖巖,將大量無機碳和有機碳輸送到地幔深度。在弧前和弧下深度,俯沖板塊會通過變質脫碳作用、碳酸鹽溶解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底劈作用等,將大量碳通過流體或熔體的形式轉移到上覆的地幔楔中,最終通過弧火山作用以CO2的形式返回地表,完成俯沖板片-島弧C循環。
 
 
    然而,C通量估算研究表明,在弧前和弧下深度從俯沖板片中釋放的C通量超過了從弧火山排放的C通量。全球分島弧碳通量計算顯示,在許多活躍的俯沖帶,僅通過變質脫碳作用在弧下深度釋放的板片CO2釋放量就已經高于對應島弧的CO2輸出量(見圖1)。如果再加上碳酸鹽溶解于流體中的CO2,幾乎所有俯沖帶(33個海溝中的31個)都顯示板片CO2釋放量高于弧火山的CO2釋放量(圖1)。這表明,在板片到島弧的遷移路徑中存在明顯的碳封存。
 
圖1 現今俯沖帶釋放CO2通量明顯高于對應火山弧排放CO2通量
 
    然而,這些隱藏的碳儲存的具體位置尚不明確。前人發現高壓蛇紋巖可以發生明顯的碳酸鹽化,認為地幔楔發生蛇紋石化可能是板片C儲存的潛在位置。但是該現象只揭示了俯沖帶內發生的局部流體誘導的碳酸鹽化作用,并不一定指示流體遷移過程中的C扣押作用。鑒于板片釋放的含C流體多以通道式遷移方式在板片和地幔楔內部快速運移,因此,研究碳質流體在通道式遷移過程中發生的C扣押/存儲對理解上述板片-島弧C通量不平衡具有更重要的科學意義。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繼磊研究員等,聯合耶魯大學Jay J. Ague教授、柏林自由大學Timm John教授以及佛羅里達州立大學E.M. Stewart助理教授,在西南天山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典型的洋殼冷俯沖帶)的變質沉積巖中,普遍發現沿方解石脈體兩側圍巖發生顯著的碳酸鹽化現象(圖2),且高壓方解石脈體(含石榴子石)在延伸一段距離后發生尖滅,圍巖的碳酸鹽化現象隨之消失(圖3)。高壓脈體通常代表了俯沖帶內的流體通道,這一現象表明,板片釋放的碳質流體在流經板片頂部的俯沖沉積物時,沿流體通道兩側發生了明顯的碳酸鹽化作用(C扣押作用)。
 
圖2 變質沉積巖中通道化碳質流體遷移路徑(脈體或蝕變帶)的野外露頭照片
 
圖3 變質沉積巖中方解石脈體兩側發生的碳酸鹽化作用及剖面元素含量變化
 
    野外觀察、巖相學證據和地球化學約束表明,在與高壓含石榴石方解石(原文石)脈接觸兩側的5-10 cm寬度,變質沉積巖沿流體通道發生了顯著的碳酸鹽化作用。圍巖變質沉積巖發生了榴輝巖相變質作用,本身并不含碳酸鹽礦物,碳酸化蝕變帶是在碳質流體(方解石脈)流經時通過流體-巖石相互作用形成的。研究發現,巖石碳酸鹽化發生在俯沖帶約80 km深度下,流體先與圍巖(硅酸鹽礦物如綠輝石等)反應生成了含鐵菱鎂礦,隨著Fe-Mg礦物的減少含鐵白云石開始沉淀,最后鈣質碳酸鹽礦物(如文石)圍繞早期碳酸鹽礦物結晶。此外,模擬計算還表明,在板塊-地幔楔界面間的變沉積巖層可以封存約20%–50%的板塊釋放流體中的碳(圖4),起到“碳過濾器”的作用。換句話說,這些變沉積巖層阻止了部分碳從俯沖板塊向島弧的轉移,從而解釋了板塊釋放的碳與火山弧排放的碳量不一致的問題(圖5)。俯沖沉積物封存了大量的C俯沖到更深部地幔,這延長了俯沖帶C循環的滯留時間,同時增強了俯沖帶更深部板片熔融脫碳或沉積物底劈熔融脫碳在俯沖帶C循環中扮演的角色。
 
圖4(a)硅酸鹽的碳酸鹽化反應平衡T- CO2圖解和(b)模擬計算的俯沖帶變質沉積物固碳能力
 
圖5 俯沖沉積物“碳過濾器”模型示意圖
 
    該研究的創新性在于通過野外地質證據,調和了俯沖板片釋放的碳通量與火山弧向大氣排放的碳通量之間的不平衡的矛盾。研究表明,俯沖帶C循環的解析不僅涉及俯沖板片釋放C的過程,還必須考慮沿流體通道遷移過程中的碳吸收作用,二者共同制約著俯沖帶C循環效率和通量。該研究揭示的俯沖過程中的碳遷移和再沉淀,為進一步理解俯沖帶中碳的遷移路徑、脫碳效率以及時間尺度提供了新的視角。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551238952785507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客服
熱線

13807311596 賀欣(銷售經理)
7*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

頂部